甚麼是對話式閱讀?跟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有甚麼技巧和步驟?

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家沈嘉敏及鄧偉茵 

對話式閱讀顧是家長和小朋友以對話的方式進行閱讀,跟傳統伴讀最大的分別就是傳統的伴讀基本上可能是家長和小朋友說故事,或者有些伴讀家長的用意是教小朋友認字,以認字為主。但對話式閱讀好處不是在於認字,而是希望能夠藉著對話的方式讓小朋友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希望能夠幫助小朋友多表達。

對話式閱讀便是由小朋友當一個主動的角色,可以主動發問,透過這些問題、答案去引導他們,加強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當家長和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可以思考一下要問甚麼問題及進行的步驟是怎樣。家長問問題有很多不同方法,我們會教他提示的框架,框架裡包含5種不同問問題的方法,就是英文縮寫「CROWD」。

C是Completion ,可以用填充的方式問。R即是Recall 回想,回想之前故事是說甚麼。O便是Open-ended questions 開放式,你猜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呢?W便是Wh questions,即是六何法,何時、何地、何人等等。最後便是Distancing生活體驗題,究竟我們看的事物和日常生活有甚麼連繫呢?

對話式閱讀也有一個步驟的框架-「PEER」

第一個是引導,也就是問題的種類。第二便是問完之後,可以給予小朋友一些回應

便是Evaluation。Evaluate便是盡量正面鼓勵小朋友,例如他答對了,你說:「你做得很好,很留心聆聽」。如果他答錯也不緊要的,我們也要鼓勵他:「你很努力地嘗試!」然後再嘗試一下在圖書裡尋找答案

然後E便是Expand,小朋友說話句子比較短,我們可以把它擴展,例如加一些形容詞令句子更加豐富。最後便是Repeat,小朋友聆聽完後重覆說出這個故事,那麼便可以提升小朋友的口語能力。

放下焦慮 不要成為怪獸家長

撰文: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

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有一位家長的兒子,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也在那時開始,見識到甚麼叫做「怪獸家長」!

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而筆者就乏善足陳。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搞東搞西」,創作出很多遊戲,自得其樂,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從來,孩子快樂,就是我對他的祝願。

但漸漸地,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令原本相信「順其自然」那一套的筆者,都開始焦慮起來,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

於是,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但所遇到的反抗,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雖然報的課程不多,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於是又問自己:「對孩子而言,甚麼才是最重要呢?雖有滿身學問,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抑或是一個活潑、開朗,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

最後,筆者決定不再「強迫」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就這樣「let go」,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告訴我想學甚麼,甚至參加中文補習。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都無往而不利。

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而是理所當然的;就算是不情不願,都一樣要做。但是,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映給我們知道,他們很辛苦,他們接受不來!問題是,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還有是孩子的人生!

升幼問題 專家話你知

資料來源:升學專家梁永樂及趙榮德

問:小女正在讀K2,想幫她報考私校,現在開始補習及學習中提琴,請問機會渺茫嗎?報甚麼興趣班或學術班才可以增加競爭力?

趙:我覺得如果選興趣班,就要考慮學校需要哪一類型的活動才參加。例如我覺得一般學校有管弦樂隊、舞蹈班或歌唱班,如果小朋友是學習中提琴,那她的機會似乎不是很大,因為中提琴的需要不多。如果學習小提琴,因為管弦樂隊是需要很多小提琴手的,所以學習小提琴就會好一點,或是學習跳舞、唱歌,這些興趣班都應該有用。

梁:我的意見就比較簡單點,有些家長就追求學習冷門一點的樂器,以為學校會較喜歡,例如學習豎琴或非洲鼓。但我覺得純粹要考慮小朋友的興趣多點 ,如果在面試過程中,看到小朋友對於那個樂器或音樂有熱誠,這樣子才會加分。至於她學習甚麼樂器,不管是熱門還是冷門,我覺得這個影響反而是輕微的,最重要是讓學校看到小朋友對音樂的熱情。

問:小朋友即將升幼稚圖,但他比較細膽,怕他面試不敢說話,如何是好?

趙:那就大件事了,如果不說話就會「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這個是很可惜的。我也想過一個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當平時家長幫小朋友練習面試的時候,即是模擬面試時把過程錄下來,然後在必要的時候,例如小朋友突然啞口無言或面試不出聲時,再用這個片段跟學校老師說:「老師,你可以看一下這個片段嗎?其實小朋友平時有說話的。」然後播放影片給老師看。如果老師有惻隱之心的話,相信老師也會看一下。老師一看,小朋友也有興趣看,便會容易開聲說話。

梁:這個也是好辦法,但是先決條件是家長需要準備充足。我覺得最基本是平時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引起他的話題及興趣,讓孩子對著陌生人說話時都會比較自然一點。另外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小朋友不說話,家長也不要替孩子搶答。因為當你搶答,其實是害了小朋友,即等於作弊。

問:其實不報讀PN班會有問題嗎?因為學費都頗貴,身邊朋友又指小朋友請病假的日子比上學更多。

梁:這難以一概而論。其實如果家庭環境許可,有人照顧他的,不上PN班問題亦不大。不過有些家長會擔心不讀PN班便難以升讀K班,這個又是另一個擔心       ,所以要看看個別情況。

趙: 其實是的,家長很擔心個個也讀PN班而我的子女不讀,自己的孩子日後就不夠別的孩子競爭 ,這樣是很擔憂的。而我是考慮PN班學些甚麼呢?PN班不外乎學以下那幾樣東西,學習認知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及溝通能力。只要家長能教導孩子這四樣事情,例如認知能力能教導子女認字、溝通能力教導子女說話、社交能力讓子女與其他孩子交朋友及自理能力教導子女怎樣穿衣服及收拾東西。只要家長能教會孩子這四樣事情,其實也不必讀PN班。

問:我的女兒在1月中出世,是個尷尬月份,應報考N班做細B,還是做超大B?

趙:我是很喜歡當「大B」的,當「大B」有很多好處。第一較強壯,將來有機會當領袖及班長。如果你當「細B」,將來會被別人摸頭,小朋友經常做弟弟不是太開心的。第二是你當「大B」,經驗會較多,你比其他小朋友大幾個月,經驗會較多,讀書也會較易吸收。當「大B」 自理能力也會較強,溝通及社交能力也會較強,很多方面也有得益。

梁:小朋友差幾個月大可能已經相差很遠,當「大B」入學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還有另一個當「細B」的壞處,就很可能小朋友跟不上,有機會留班。如果要面對留班的話,小朋友很清楚是不是自己跟不上,是不是自己不及別人,影響自信心便很難救回。

教導孩子 遠離暴力

文:許龍杰醫生

 

現今的社會資訊發達,訊息傳播速度快,小朋友自小就無可避免接觸各種健康和不健康的資訊。例如社交網絡充斥語言暴力,電腦和手機遊戲更是充滿血腥打鬥和戰爭暴力,結果可能令下一代有樣學樣。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暴力是生物的天性本能,否則在弱肉強食的森林裡,就不能存活。剛出生的孩子,離本能最近,但理性的培養,卻是後天的功夫,也是家長的責任。

 

家長應嘗試引導孩子,反思暴力的禍害:

 

  1. 暴力不能解決人的問題,只能解決有問題的人。
  2.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難題的世界,既然理性也解決不了的難題,用暴力更不能解決。
  3. 理性為人類埋下文明的種子,暴力為社會散播仇恨的毒素。
  4.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冤冤相報何時了?
  5. 當別人和你想法不一樣,可否嘗試想一想:大家有甚麼共同點?有甚麼可以一起分享呢?
  6.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假如只因對方和你不同,就用暴力消滅對方,那人類的滅亡就為時不遠。
  7. 學校有教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而人類的歷史就是暴力的歷史。對上一次的全球大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人類自相殘殺,消滅了 10 個香港的人口,結果解決了甚麼問題呢?
  8. 不計個別地區衝突,今日全人類的和平盛世,社會的穩定繁華和和平福樂的境況,絕非必然。
  9. 只有社會穩定,世界和平,人類才有空間追求學問,推進科技,發展經濟,改善社會文化生活。只有遠離暴力,人類才有將來。

小朋友經常發脾氣 家長可如何拆解?

資料來源: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

 

當小朋友發脾氣,很容易看到父母的處理手法是否一個稱職的父母。如果小朋友大叫大喊,身為父母的能否很快地令小朋友的情緒減低?有些稱職的父母只是很簡單,會馬上蹲下、眼神接觸及抱緊孩子,很溫柔地問:「你為甚麼會哭?不要鬧別扭吧。」

 

我們第一要令小朋友控制到情緒,如果控制不到情緒,他就甚麼也聽不到。我們不要在他情緒高漲時教他或罵他,他們往往都聽不入耳。如果小朋友發脾氣,而我們的情緒也控制不到,更加大聲地責罵他,他也會愈來愈大聲,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教小朋友控制情緒。

 

我們不時會在超市看到一些小朋友耍別扭、大叫或大哭直至在地上打滾,去到這種情況其實小朋友已經在挑戰成人的底線。如果到時候我們因為怕尷尬或怕不知道別人會怎樣看我們,我們想息事寧人,從而妥協。如果是這樣的話,代表我們在教小朋友下次要達到這種地步,大叫打滾我就會買給你了,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就不會買了。所以我們教小朋友一定要身體力行,和不要介意別人怎樣看。

如何處理會比較合適?家長應放下所有事情,蹲下跟小朋友說話:「剛才媽媽跟你說待會不准買東西的,你記得的。如果你真的要發脾氣,媽媽就甚麼也不買。放下所有東西,我們回家。」因為你要想想我們一次兩次三次地堅持,小朋友就會明白他們是不能挑戰父母,他就不會愈來愈大聲。

 

很多時候家長沒有留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可能在鼓勵小朋友哭,其實如果我們經常說:「不要!」當小朋友就會聽到那個字,例如說:「你不要再哭了」,小朋友只會聽到「哭」字。其實我們應該叫他們做甚麼呢?「你應該冷靜下來,擦乾淨眼淚,平心靜氣,我才跟你說話。」如果我們叉起腰很大聲地說:「你試試再哭,信不信我一會兒怎樣怎樣⋯⋯」其實小朋友的行戈大火只會愈來愈嚴重,所以我們要留意我們的言行,要正面地鼓勵他。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小朋友發脾氣耍別扭、不做功課或不想吃飯,我們很多時候會糾纏在那件事。我們怎樣可以令小朋友盡快做完,然後可以做另一樣事情?我們要想下一個「甜品」給他,例如他很不喜歡做功課,我們可以說:「不如這樣,我們在15分鐘內做完,我們就可以一起看書、看卡通片、砌積木或玩玩具。」這些是小朋友很喜歡和很嚮往的,我們就要不停放大這些事情。

 

我們要讓他看到將來的結果,是跟他現在的行為掛勾的。如果小朋友在過程中在家裡大哭或耍別扭,家長很多時候都會放他在一個Quiet Corner(冷靜區),叫他先靜靜地平復情緒。可能在他最熟悉最安全的房間內或在他的床上,讓他慢慢停止哭泣。

 

如果一個稱職的父母有足夠的能力令小朋友思考完,表達: 「媽媽真的對不起 我覺得自己剛才不對。」父母分配角色會更容易,例如媽媽跟小朋友做功課時

小朋友在發脾氣不願做,又大喊大叫。媽媽可叫他:「你現在回房間,坐在自己床上,想清楚自己做錯甚麼。」

 

然後爸爸或其他人走進房間,告訴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剛才激得媽媽很不開心,你知不知道她會很生氣?」我們把我們的成人世界、思想及感受告訴他,讓他明白並心甘情願地說:「我真的做錯了,我真的不對,對不起媽媽。」

 

小朋友好害羞 如何增強他們自信?

資料來源:家庭婚姻治療師/藝術治療師高詠愛                        

 

現實中不少家長都覺得自己小朋友害羞,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多點信心跟別人說話。這其實要看小朋友本身的性格是怎樣,因為有時小朋友會比較慢熱,可能有些小朋友比較怕跟陌生人說話。小朋友較害羞可能跟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關。

 

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關係,甚少帶小朋友外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交流。這會慢慢會形成他只喜歡和年紀大過他的家人或兄姐溝通,當遇到同年紀較小的朋友時,他就不懂得怎樣一起玩。加上現時許多家長都會幫他們說話,例如他還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時候,家長有時可能比較心急:「你是不是想要那個東西?你是不是想這樣那樣。」這令小朋友很多時候他不敢說出心聲。

 

家長令孩子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或依賴了家長幫他們說話。其實透過很多方式,例如在家裡互動或玩遊戲,都可以幫助小朋友在不同環境跟其他小朋友或長輩溝通。例如透過簡單圖片的桌上遊戲,家長可以問小朋友:「如果我們在球場上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可以怎樣呢?如果你想一起玩,你可以怎樣做?」 家人也可以跟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



小朋友最主要從環境中學習,從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學校、朋友身上,甚至現在很多時會上網看新聞、電視或卡通片,學習一些行為 或說話內容。所以在家裡玩遊戲時 ,都可以做一個好榜樣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溝通、怎樣去說或怎樣表達自己是最好的。

 

有時要給小朋友時間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而不是搶著替他們說話或幫他們完成。就算他錯了,也不要說:「不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會嚇到小朋友,最好是跟他分析整件事情,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家長應嘗試跟小朋友分析多點:「為甚麼不可以這麼說 ?因為這樣說話可能會傷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你這樣跟他說話時,你自己的感覺又會是如何?」當教懂他們一些溝通方法,亦可以幫助他們見到陌生人和在不同環境時去與人溝通

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教授

 

2023年已過了3個多月,暑假很快又會到,然後又到9月開學日。這意味著一班K3同學

準備迎接小學生活,但這班同學過去3年幼稚園生涯,大多都在疫情下的網課經過,甚少面授課程,又少機會與人接觸。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升小生活?

 

升小一的同學最多只是等於K2程度,因為他們最少有一整年沒有回學校上課,而從幼稚園到小學,本來就已經有很多東西要適應,例如上學時間、在學校裡一些生活上的細節,甚至整個周期和學習模式都不同了。幼稚園一節課大約20分鐘左右,然後已經要轉另一節課,但是在小學可能是35分鐘或以上,很難維持集中力,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對小朋友造成很大的適應問題。

 

如何跟小朋友說明幼小交接的變化才是最好呢?首先家長不要太緊張,有很多小學會舉辦模擬課程,會有適應週,亦可參觀學校。小學比幼稚園大,小朋友可能會感到很高興,因為有很多不同的設備,他可能會有很多期待。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要先開始才知道,太早和他說太多也沒有用,只能告訴他:「對學校就是這樣。」

另外,有些事情小朋友現在還未能做到,並不代表他做不到,要待他長大。家長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不能勉強的,而是要等待小朋友成長到那個階段才能做到,要記住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速度都不同。剛開學後他們放學回來,可觀察他情感的轉變,如果看到他有這些情況就要注意了。

 

小朋友的適應是需要時間的,但有時家長也要適應。在幼稚園我們稱為Homeroom(固定上課地點),由一名老師帶領,所以小朋友只會經常看到一兩位老師。如果在家長參與或家校協作時,很簡單只要找回那位老師便可。在小學,每個科目都有不同的老師,所以有時候出現狀況時,我們就要思考怎樣和老師溝通。

如何教小朋友正確發音?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

 

小朋友學習語言,發音也是重要一環。英文的很多發音是廣東話裡沒有的,不論對小朋友或大人,都是較難掌握。家長可以如何教導小朋友正確發音呢?有甚麼小法寶可以使用?

 

英語裡的咬舌音對於小朋友甚至大人來說,也是比較難掌握的。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提示技巧,教導小朋友正確的發音。用這發音作例子,其實家長可以嘗試用一些視覺的提示,譬如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望著鏡子,讓他看見自己的舌頭,放置於兩排牙齒的中間。

另外,家長也可以用口頭提示,我們要明確向小朋友說:「你的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讓他知道要怎樣做。有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加上所謂觸覺的提示。譬如用雪條棒或用匙羹這樣碰著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讓他知道不同的發音部位,舌頭要如何放置。

 

家長也可以嘗試和小朋友玩些簡單遊戲,來訓練他們的聽辨能力,就是小朋友在聽覺方面能否辨認得到對或不對,譬如家長故意讀錯字:「fank you對不對?不對」「thank you對不對?對了」這次我們牙齒要咬著舌頭,又或在紙寫上free和three這兩個字,然後家長讀出其中一個three 「你指給我看是哪一個」;Free「你又指給我看是哪一個」。如果他懂得分辨,在表達上來就更加清楚和容易。



親子體能遊戲短片分享

親子體能遊戲短片分享體能活動對幼兒發展十分重要,2至6歲的幼兒應每天進行至少180分鐘不同類型和強度的體能活動。

為了鼓勵家長們在家中也可和幼兒多進行不同種類的親子體能活動,宣揚「多做體能活動」的益處和推廣多以體能活動取代靜態活動的訊息,「幼營喜動校園計劃」新製作了八條親子體能遊戲短片供大家參考。

短片中更加插了該遊戲的訓練目標及遊戲變化,讓家長更容易掌握每個遊戲的特點,並透過遊戲訓練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培養合作精神。
所有短片已上載至「幼營喜動校園計劃」網站的影片分享頁面,歡迎大家隨時瀏覽及分享。
瀏覽影片: https://www.startsmart.gov.hk/tc/others.aspx?MenuID=141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

資料來源: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

 

父母可能會擔心對孩子表達過多的愛,會造成溺愛,因而不懂如何對孩子表達愛。一般而言,中國人較為內斂,對愛的表現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尤其當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但往往變成另一種態度。

 

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然後再重聚,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  ,一邊打一邊説:「我剛剛見不到你,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我很擔心你,見不到你怎麽辦呀?」

 

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去表達愛,就是在我小時候爸爸叫了一杯飲料,因為當時錢不多,當叫完一杯熱飲後就問侍應多拿一個杯子。在我面前不停把飲料倒來倒去,想盡快把飲料弄涼,讓小朋友喝的時候不會燙傷嘴巴,而且可以快點喝得到,但我發現如果當小朋友問父母的時候或我問過很多學生的父母,他們都是會答:「這樣會快點變涼。」

家長在回應小朋友時應該表達最深的層次,就是因為我愛你,我不愛你我怎麽會做這事情呢?難道我為旁邊那個做?為旁邊的小朋友做嗎?所以其實我們在生活上很多事情可以表達愛,但有一種事一定要記住,如果你害怕造成溺愛,一定要切記以下兩點。

 

第一點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事,應該要讓他做,你不應該爭著做。第二點就是小朋友犯錯,我們要指正他。在指正的過程中,盡量用到溫柔而堅定,需要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但要提醒小朋友記著要説上解決方法,而不是只說NO,只說不對。這樣的話,小朋友是不會進步的。

 

 

面對小朋友不誠實的行為時該怎麼處理?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 

   小朋友每次做功課,都訛稱自己肚痛、要上洗手間或想睡覺,千萬種謊言與藉口。重視品格培養的家長自然會感到嬲怒,因為他們對子女不誠實的行為都是零容忍的。但為甚麼孩子總是逃避做功課?為甚麼他們又要以謊言去掩飾呢?

小朋友逃避做功課,很多時不是他們不願意做,而是做不到。小朋友都會希望自己又乖巧又聰明,但當他們發現自己做不到功課,便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他無法接受,便會以說謊來掩飾和逃避。一般而言,智力正常但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他們的學業表現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在其他方面,他們一樣可以表現出色。而且不論他們智力水平高低,只要使用對的方法,加上適量訓練,他們亦能建立相應能力。

但人為甚麼會說謊呢?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處於不安的環境時,便會啟動防衛機制保護自己。而說謊便是其中一種以逃避方式來應對危機的表現。如果家長希望幫到子女,便要讓他勇於說真話,這樣家長才能理解子女真正不明白的地方。

如何令子女勇於說真說話?你要讓子女知道,即使他不夠聰明,你依然會這麼愛她,以他為喜樂,對他有耐性,並且會一起想辦法協助他解決困難,從而建立他的安全感,讓他安心透露內心的不明白與困難。但相反,若其經驗令他認為因他不夠聰明,會引來媽媽對他發脾氣及埋怨,他便不敢說真話,甚至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用大人一看便能拆穿的謊言保護自己。

 

這時候孩子不但無法保護自己,更會惹來更大的麻煩,因為媽媽會更生氣,便會主動認錯,又會承諾不再說謊。惟事實上,他功課的困難並未解決,形成造成惡性循環。因此,我們鼓勵家長學習接納子女的不足,令子女對你有信心,覺得安全,自然對你敞開心扉。

小朋友扔玩具 家長應阻止嗎?

資料來源: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家長遇到幼兒階段的小朋友拿起玩具,就會扔、扔、扔!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發展階段的過程,特別是1歲多至2歲。因為拿起玩具扔,物件向下墜,比較容易看得出因果關係。

拿起放手,會有聲音和動作。動作的意思是他做了動作之後,物件便會掉下來,感覺十分好玩。但是隨著歲數的成長,應該不要再扔玩具。家長不宜去制止他,說他再扔玩具是不對的 。因為他可能不知道何謂對與錯,但是覺得好玩。家長可以適當地讓他繼續扔,定一點規矩,讓他扔進一些恰當的範圍。就算配不對顏色也不要緊,最低限度放回適當的範圍。

家長也可以讓他扔球,便可以扔去一些比較遠的地方。在家裡範圍可用一些盤

或不同盒子,讓他像收納玩具般扔進去。當然慢慢地要求他力度再小一點,還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記得留意如果他扔的時候,你叫他不要扔,反而會加強他扔的意欲。因為這句說話不夠正向,家長要記得當他扔玩具的時候,不要說:「不要再扔玩具了」,可以說:「我們嘗試慢慢放下,放在這裡,輕力一點。」

 

我們一方面在環境上提供一些令他能恰當地扔的機會,同時所說的語句要正向地引導他應該要做些甚麼,這樣就有機會改善他的行為。

全港學界開心「果」月大行動安排

1. 3月31日(星期一)為「開心『果』月」之校園水果派對,請家長為幼兒準備1份已清洗的水果並帶回學校,於茶點時享用。

2.為響應衞生署舉辦之2025學年「開心『果』月」大行動,由3月31日(星期一)至4月27日(星期日),連續4星期參加水果日記卡獎勵計劃,請家長鼓勵孩子每日吃1份水果,然後便把1枚水果貼紙貼於水果日記咭上。完成4星期記錄後,請於4月28日(星期一)交回日記卡予班主任。

3. 3月25日(星期二)派發開心『果』月大行動之水果日記卡及獎勵貼紙,屆時請家長查收!

分類
news

「家心聯繫」計劃-偽「藝」溝通工作坊(一)

3月29日(星期六)及4月26日(星期六)為家長工作坊;4月5日(星期六)及5月3日(星期六)為親子工作坊,「家心聯繫」計劃-偽「藝」溝通工作坊,讓家長及幼兒享受無評價的藝術創作過程,時間為上午10:00-11:30,獲取錄之家長,將於3月14日(星期五)前接收廣播訊息通知,請於活動當天提早十分鐘前到達本園報到。

全日班工作坊-《我和狗狗有個約會》

全日低班(K.2)及全日高班(K.3)學生將於3月26日下午2:00-3:00參與由國際培幼會舉辦的「童」你玩住學 —《我和狗狗有個約會》 幼兒透過與治療犬的相處建立同理心,在持牌治療師的引導下,認識與動物相處的方式及透過展示狗狗的私密及敏感部位,教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上課時間照常。

Uncle Tony故事劇場

Uncle Tony故事劇場 3月19日(星期三)「布偶爸爸」Uncle Tony李榮漢先生將到校與學生進行故事分享,上課時間照常。    

高班(K.3)參觀葵涌消防局安排

參觀日期班  別參觀時間上課時間
3月18日(星期二)信實班上午10:00-上午11:00照常
節制班下午2:00-下午3:00
3月20日(星期四)忍耐班上午10:00-上午11:00

*參觀當日高班(K.3)學生保姆車服務照常。

*參觀日,學生需攜帶書包、穿著整齊冬季運動服《附掛學生名牌》及運動鞋。

*是日幼班(K.1)及低班(K.2)照常上課。

*全日班學生上課時間照常。

*詳情請高班(K.3)家長參閱第八十二號通告。

高班(K.3)參觀葵涌警署安排

參觀日期班  別參觀時間上課時間
3月12日(星期三)忍耐班(30人)上午10:00-上午11:00上午9:00-中午12:00
信實班(15人)照常
3月13日(星期四)節制班(30人)上午9:00-中午12:00
信實班(15人)照常

*參觀當日上午及全日高班(K.3)學生保姆車服務照常,下午高班(K.3)學生保姆車服務暫停,家長需親自到本園接送學生。

*參觀日,學生需攜帶書包、穿著整齊冬季運動服《附掛學生名牌》及運動鞋。

*節制班(K.3)已於上午參加活動,故下午無需再回校。如不參加者當日視作請事假一天。

*是日幼班(K.1)及低班(K.2)照常上課。

*全日班學生上課時間照常。

*詳情請高班(K.3)家長參閱第八十號通告。

分類
news news news news news news news news

二、三月份生日會暨家長故事劇場安排

3月7日(星期五)為「二、三月份生日會暨家長故事劇場」,分上午班、下午班舉行,上午班時間為上午9:00至中午12:00,下午班時間為下午1:00至4:00。學生可穿著便服及帶生日袋(內附學生證、濕毛巾盒、水壺、食物盒及量度體温紀錄表),並配戴名牌。屆時二、三月份生日學生將獲送生日卡及生日禮物。當日設有共十場由家長主領的故事劇場,在此衷心感謝各家長的踴躍參與,共同為孩子帶來閱讀的樂趣。

分類
家長園地

一家人意見不一好常見 如何維繫一個家?

撰文: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

   狄志遠博士

如果要維繫家庭的良好及親密關係,要有三方面因素,包括計劃家庭、溝通家庭及同理心家庭。無論是個人、團體和社會,都需要有計劃,這些計劃應包括有方向、目標、行動及解決困難的方法等。同樣,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有本身的家庭計劃,最簡單來說,如何計劃置業、儲蓄、旅遊及生育子女,都需要清楚計劃及行動。而在傾談這些計劃的過程中,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考,也是大家的共識,以致大家能透過共同努力,製造一個美滿家庭。

有了計劃,我們努力去實踐及落實,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溝通。一個家庭內,成員之間總會有不同意見,亦總是會有紛爭,如果這些不同意見及紛爭未能解決,將會變成家庭糾紛及衝突,這樣推行家庭計劃都不能達致目標。

而解決成員之間的紛爭及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面對矛盾及衝突,會有兩個解決方法,一就是鬥爭,打倒對手,贏得勝利;二就是溝通,互相協商,互諒互讓,共同尋求出路及解決方法。

筆者認為第二種,以溝通去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理想的,而在家庭,有甚麼問題不能解決呢?只要大家能有效溝通,總會尋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法,因此良好家庭需要由有效溝通去建立的。

要達致互諒互讓,大家就需要有同理心,就是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了解他的困難及需要,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庭成員的體諒,因為他們處於反叛期,需要學習獨立。每個人都面對不同的處境及困難,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可能有其獨特的困難。

如果我們能多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問題,大家會有不同的理解,從而會更容易接受對方的情況,這會使我們更能互相接納及諒解。家庭成員之間,要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這有助減低大家的衝突,從而很快就達到共識及化解問題。

一人一花齊共賞

請家長安排幼兒於3月3日(星期一)或3月4日(星期二)把「矮牽牛」盆栽及種植紀錄小冊子帶回校,如參加親子環保花盆設計者,亦於同日交回校。3月5日(星期三)將舉行一人一花「矮牽牛」花卉齊共賞。歡迎家長進行「親子環保花盆設計大獎」及「最茂盛大獎」投票活動。3月6日(星期四)公佈獎項結果。所有花卉及環保花盆於3月7日(星期五)派回予幼兒。

機電安全講座

為提高學生安全使用升降機及扶手電梯的知識,機電工程署將於3月3日(星期一)派員為低班(K.2)及幼班(K.1)學生進行講解「機電安全」知識,各級學生照常上課。